决策与信息

课程思政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如享乐主义、追星、自高自大等,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尤其在“德”方面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这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论述使“课程思政”这个名词应运而生。随之在教育界对“课程思政”的各种研究和探索也热火朝天,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不但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且具有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虽然不给学生授课,不能直接参与到“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课程思政”的建设,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涵义及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和政治素养。

1.“课程思政”的涵义

学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所有课程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和媒介,在教学的实践和活动中,根据课程特点,适当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即思政寓于课程,通过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有精神价值的素材,并融入课程教学实践的全过程[1]。

2.高校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和政治素养

高校学生的培养是一个体系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培养后,高校学生应具有下面三个基本的道德和政治素养。

2.1 国家的归属感和民族的认同感。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高等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当代中国大学生是直接受益者,在享受了这些资源的情况下,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尊严,为成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接受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而感到自豪。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为一个专业知识功底雄厚并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2 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忧患意识。当代社会是信息及其发达的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从网络上获得。而网络上的信息片面化、碎片化等特点,即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也有腐朽糟粕的内容,高校青年学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生的一个总结,它说明人生要有忧患意识,才能更好的发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步入社会的青年大学生更应具有忧患意识,把终生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2.3 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有国才有家”总结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在这关系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是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青年学生要具有今年非典型性肺炎期间,大批医护人员“撇小家顾大家”积极投身到抗疫第一线的那种奉献精神,在国家出现危机或危难的时候,勇于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帮国家渡过难关。

青年学生具有头脑灵活、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快的特点,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要具有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赶超西方先进国家,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3.高校图书馆服务“课程思政”应采取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一个教辅部门,它及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为一体,是学生课外学习,查找资料和自修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的信息中心。2016年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实验室的作用,将其中的文献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和各种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2]。

新形势下,助力“课程思政”在高校的建设成为了图书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可采取下列一些措施:

3.1 强化党委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开展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必须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高校图书馆的党委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找出本部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优势制定可行和可操作的计划,为“课程思政”建设服务。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