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信息

浅议内部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0 引言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较快发展,但是因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就应该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实力,加强内控建设工作,科学地应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内部的不足和风险点,认真剖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疏漏,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内部控制有效性应坚持的原则和建筑施工企业特点

1.1 概念

我国于2008 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应该汇集企业的全部力量,致力于对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合法性,保障资产处于安全的状态、财务报告信息充实完整,加快经济发展的速率,深刻落实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公司(企业)为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的总称。它有别于一般的规章制度,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各岗位的职务不相容。例如,产品生产、项目施工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财务部门会计与出纳的分工,会计账与保管账的分设及相互核对;供应部门计划与审批、采购与验收的分设均属于内控措施。人们把现代企业运营的成功归结于管理当局的有效管理,是因为管理贯穿于企业经济运行的始终。管理内容较丰富,包括对战略、企业组织机构、人力资源、财务、信息化、质量安全、采购及物流、施工运营、营销与销售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管理者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和企业长足的发展能否得以实现,则要有赖于覆盖企业的各种内控制度,因为它是规范和左右企业各种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

1.2 原则

(1)内部监督原则。应该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整个阶段都处于一个安全、稳定、合法的状态。内部控制工作目前大多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能,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项目的推进工程进行跟踪探究,找出工程进展中蕴含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对其实施有效监控,制定有效对策,从而保障内部控制的效果,确保项目经营目标的实现。

(2)灵活性原则。内部控制机制是不断变化的。在建设项目发展的初期,应该研究工程项目各个发展时期的情况,比如人力资源配置、施工现场情况、成本支出变化等,及早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地应对。随着工程的推进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及时进行完善和补充,保障各类风险始终控制可控范围之内。

(3)项目建设规范化原则。企业在管理时应该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标准规定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安排[1]。要做到管理有序安全质量受控。所谓有序,就是项目经能力胜任,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生产要素匹配适用,责任制尤其是终端责任制落实到位,形成重点突破闭环优化的态势。所谓受控,就是进度受控,日均进度保月进度要求,月进度保项目进度要求;结构安全、原材料合格、模具可靠、工艺先进、操作熟练、监管到位、工程质量优良;易发事故点管控严密,手段先进方法可靠;分类成本低于总成本,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责任成本有挖潜空间;岗位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人照着规范走。

(4)配合协调原则。在对施工项目进行控制时,施工企业应该与项目相关的企业进行妥善配合,确保权责划分清晰,增强协调配合的效果。施工项目具有较高的要求,涉及多个利益方,所以要保障工作程序的规范性,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脱节的问题。

(5)风险点控制原则。危机是企业的一种常态,特别是安全质量事故对企业的风险巨大,往往转瞬之间企业风光不再,因此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始终谨慎小心,建立风险预防和危机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要见微知著,对项目上的事态要洞察秋毫,防范于未然。如果一个项目连续几个月完不成计划,就说明工期风险迫在眉睫,有酿成信誉危机的可能;如一个项目资金紧张或资金枯竭,就很可能存在巨额亏损的危机;如在质量安全上发生小问题,就说明管理上存在漏洞,就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等。对这些蛛丝马迹要认真对待群众问题紧张步伐,采取彻查原因,果断采取措施,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掌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营效益的实现。

上一篇: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