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信息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组织管理模式及研究发展

1 引言

随着能源资源的紧张和气候变化压力不断上升,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带给人类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威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为人类社会发展敲响警钟。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如何减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环境与经济、社会如何协调发展,全球问题的国际谈判与国际协同治理怎样推动等,在这些复杂和重大的问题中环境智库的作用不容忽视。事实上,知名环境智库例如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等通过主动开展政策研究和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不断发挥决策影响力,已成为影响气候谈判和行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国际议程的重要新兴力量。如何深化环境智库建设,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更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课题[1]。

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简称SEI)是由瑞典政府于1989 年成立的国际非营利性政策研究组织,至今已有30 余年历史,SEI 致力于提供知识来应对人类发展和福祉的环境问题,通过建立环境和发展领域科学与政策、实践之间的桥梁,支持决策和促进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2]。研究领域跨越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重视学科交叉性,强调从新的角度出发提出强有力的战略性政策建议。

SEI 的全球智库排名较为稳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组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中始终位于全球环境类智库排名前两位,2019 年全球环境领域智库排名第一[3]。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环境智库,多年来,SEI 坚持国际化、独立性、客观性和学科交叉的价值观,将科学与决策结合,深度参与了可持续发展2030 年议程、《巴黎协定》和《仙台框架》等国际议程的制定,在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全球性角色。本文以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和文献调研,分析该智库的管理机制、研究机制特点,以期为我国环境智库建设提供可能的借鉴和参考。

2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管理机制

2.1 组织管理模式和架构

SEI 全球管理架构由董事会、执行团队、分中心、全球管理委员会、全球研究委员会和科学顾问委员会组成[4]。全球管理采取纵向集中与横向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纵向上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主席负责制,执行主席管理全球管理委员会和执行团队。SEI 自1989 年创立以来,一直注重向全球的扩散,1989 年创立之初便遍布欧美,设立了总部、约克和美国研究所,随后分别于1992 年、2002 年、2004 年、2008 年、2018 年设立了塔林研究所、牛津研究所、亚洲研究所、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在横向上形成了全球主要区域的7个分中心,由中心主任负责(图1)[5]。

董事会由瑞典政府任命,董事会成员决定SEI的总体目标、规划和计划,以及与组织、财务、行政和信息活动有关的重要问题。执行团队是SEI 的决策主体,为SEI 的治理、战略和工作提供总体指导,并负责监视和评估实现长期战略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定义的战略目标和关键绩效要求的进度。分中心主任负责SEI 各中心和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全球管理委员会是SEI 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管理咨询机构,支持执行主任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监督各个研究所的发展、管理和活动,支持和协助中心主任进行每个中心的战略性和长期发展。全球研究委员会决定SEI 核心资助研究的重点领域,为研究创新创造空间和机会,并负责同行评审和道德规范的内部质量流程。科学顾问委员会成立于2012 年,由国际领先研究人员组成,提供有关研究重点和质量的战略指导,向董事会负责[6]。

图1 SEI 组织架构图Figure 1 SEI Organization structure

由SEI 的组织结构图可以看出,SEI 同兰德公司和布鲁金斯学会等全球知名智库同样采取企业化的结构运作,由董事会遴选执行董事和管理层,管理层管理行政团队和各学术研究团队,权责分明。下设分中心进行单独管理,中心主任全面管理各个分中心,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化。非营利性、无党派的独立智库大多采取扁平的企业化结构,因为其内部研究人员多为兴趣或志愿参加SEI 并为其效力,扁平的组织架构使其组织内的成员自主权较大,充分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并进行跨领域协作,协力解决较为复杂的研究问题。但这也要求智库的管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上一篇:医院网站新闻传播特色及效果分析以四川大学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