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信息》
法科生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的现状与反思
文书写作能力是法科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法科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这项技能的提升是凭借法学生个人对已学法学知识的理解或者悟性实现的。由于现在很多法学学生都缺乏专业化的经验交流和写作训练,更缺少实战性的经验,法学专业学生很难了解自己真实的写作水平。现在法学学生的文书写作大多存在逻辑性混乱或者词不达意的问题,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甚至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陈述法律知识和摘录文献。如何提升法学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提升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律知识更好地运用,了解自己的写作真实水平,努力完善自己的写作水准,下面对法科生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的现状和反思进行探讨。
1 法科生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的现状
1.1 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法律关系把握不当
法律人在处理具体的个案时才需要制作法律文书,而制作法律文书的前提是必须把握每个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否则就会导致方向错误。如在一起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追讨加班工资的案件中,劳动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书写好该份仲裁申请书必须把握以下法律问题: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加班事实存在与否?谁对加班事实的存在与否承担举证责任?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是什么?哪一个仲裁委有权管辖?这些问题既涉及实体法也涉及程序法,任何一个问题出错都会导致仲裁申请书不合格。但是,笔者在法律文书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以至于在面对一大堆繁杂的案情材料时就陷入云里雾里的状态,不会从中抽丝剥茧提炼出基本的法律关系。法科生这种专业知识的储备显然难以充分满足法律文书写作的需要。
1.2 文书结构不规范
法律文书不光实用性很强,而且有严格的形式要求,自1979年开始,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都陆续地制定了本部门的文书格式。因此在法律文书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严格地遵循文书的形式结构,必须做到法律文书格式的统一、规范,为及时、准确地适用法律奠定基础。然而绝大多数法学院在培养法科生的时候并不注重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的训练,把法律文书写作课当成是一门无足轻重的选修课,而且课时量很少,在这有限的课时里老师只能简单地讲授一些写作理论及写作方法,根本无暇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训练,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写出合乎规范的法律文书,甚至于很多法科毕业生在从事实务工作时大呼如果没有网络资源可资借鉴自己根本没办法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
1.3 语言表述欠准确
除了结构上的规范性,法律文书还要求部分用语的成文化。这类语言已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成为不可移易的程式化表述文字。而且文书中对当事人的称谓,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写,如“原告、被告”只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而第一审刑事案件则必须用“原告人、被告人”等,这些绝对不能混淆代替。然而法科生由于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写作训练,在制作法律文书时使用的法言法语经常不准确。比如说将“诉讼代理人”称为“代理人”,这就混淆了民事代理与民事诉讼代理的区别;又如将“反诉”写成“反驳”,进而不将被告反诉的内容写进事实部分,在判决书中也不标明反诉,这就混淆了反诉与反驳的区别,可能造成漏判。
2 加强法科生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法律文书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意思:广义的法律文书是指具有法律内容的文书。根据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各种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制度等;不具有法律普遍约束力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指代一些狭义的法律文书,是对国家司法机关,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等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法律意义的非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法律文书是法律活动和处理法律事务中酝酿的产物,所以法律文书在各种法律活动中以及法律的事务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法律活动的深入发展具有启发性作用,在法律事务问题的处理中具有指导性作用。通过法律文书可以实施法律,也可以充当法律的现实教材对法律进行宣传,对法律活动进行必要的文字记录,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法律相关专业的人才的法律知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们的文书写作能力是法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法律知识可以更好的运用,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述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全面、更准确和更真实的陈述案情和处理案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法律文书在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法科学生尤为重要。
上一篇:网络信息环境下基层档案馆公共服务创新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