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信息》
专家称单车智能存在五大弱点 自动驾驶风向变了
原标题:专家称单车智能存在五大弱点 自动驾驶风向变了?
国际上的自动驾驶标准也开始将道路交通纳入,而不仅仅是单车智能。
自动驾驶的未来在何方?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关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争论也愈发激烈。
9月14日,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新的技术路线,业内已逐渐意识到,国外科技企业及车企过去主推的单车智能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行业趋势。
与单车智能相对,国内产业界一直比较认可车路协同的技术路线。不过据李骏介绍,现在相关国际机构也开始调整原先的标准,这些变化体现了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道路、交通和汽车连接的趋势。
\r\t\t\t\t\t\t\t\t\t\r\t\t\t\t\t\t\t\t目前业内通用的自动驾驶国际标准来自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其将自动驾驶等级分为L1-L5五个级别。李骏指出,这套标准其实是在讲单车智能,其定义了一辆车要实现自动驾驶的整车特性。
而截至去年,全球出现了一个新的联盟——由欧盟、美国、日本联合成立的ARCADE(Aligning Research & Innovation for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Driving in Europe),该联盟出台了第二套自动驾驶国际标准,同样是五个级别,其中道路A级意味着道路交通也将参与到自动驾驶当中。
此外,美国交通运输部也对SAE的标准进行了改进,将车外赋能加入了原来的单车智能定义之中,其将车外赋能分为三级(状态、趋势、行为协同)——某种意义上,SAE的标准也不再仅仅是单车智能了。
在此背景下,李骏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同样在推动建立一个全新的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标准框架,目前正在动议当中,它的方向也是把ODD(设计运行区域)、ISAD(基础设施对自动驾驶的支持等级)和交通规则结合在一起。
由于在核心技术、研发成本等多方面受到制约,近年来,单车智能支撑的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并未达到预期,相比较而言,车路协同则风头正盛,由于可以在路侧部署感知和通信设备,其能够较好地弥补单车智能在感知方面的不足,尤其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显著,在自动驾驶方面已基本确立了车路协同的路线。
李骏表示,目前单车智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谷歌Waymo为主,以多线激光雷达为感知的饱和感知,最大的优势是非常灵敏,但其劣势是对高精地图依赖性很高,而且成本也非常大;第二类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基于视觉感知,依赖摄像头,运用大量人工智能和数据学习。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开发公司都在走这两条路。
但李骏认为,从现在的表现看,单车智能存在五大弱点:一是无人驾驶必须要依靠AI,如何克服AI的黑箱效应?二是兰德智库提出的,自动驾驶需要110亿英里的道路测试,怎么实现?三是完全自动驾驶至少有几百万的极端工况,软件设计如何保证和验证?四是L3、L4、L5自动驾驶成本很高,如何进入私家车领域?五是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行驶安全如何保证?
针对单车智能的弱点,李骏提出了几个突破方向。他强调,要形成新型智能理念,寻找自动驾驶能力和车外赋能联合的边界,要用车外赋能结合单车智能,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递车内外信息,让车载计算平台做最后的感知、规划、决策。
车外赋能结合单车智能离不开更多技术的支持,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李骏还指出,车与外界的协同需要云平台的支撑,因为路侧设施只有成为车辆自动驾驶感知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参与自动驾驶。
上一篇:高精地图的应用让智能汽车迈向车路协同,2022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