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与信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重乡村重

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长三角地区,乡村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特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从三个维度予以探讨。

陈雯

当前,长三角地区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在推进城乡协同协调融合发展进程中,以乡村环境整治及住房改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引导为切入点,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人才支撑体系和金融支持等,取得较大成效。

乡村对长三角的重要性

逐渐认识

20多年前,在长三角这片开发开放的投资热土上,开发区圈地、新城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设施建设,不断地逼退乡村空间,农业耕地和村庄的用地不断被城镇化。当时在上海、苏南地区有相当多的声音,认为长三角可以不要乡村,发挥土地比较优势,这里大干快上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粮食等农副产品需要依靠区外或海外贸易解决,这也是促成乡村急剧衰退的一个思想根源。

可是,建设用地不可能无限扩展,当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建设用地比例开始突破30%、40%甚至50%,区域的水土气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恶化。当前,上海的建设用地比例远远高于香港,也高于深圳,如果还认为上海还有很多空地没有开发,可以容纳更多人口,这显然是片面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城里人同样需要氧气和净水。为此,无限蔓延和扩展不是出路,保有城市周边开敞空间变得十分重要。

乡村是区域开敞空间的重要载体,其生态维护重要性首先凸显出来;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遗存发展,乡村成为“乡愁”的承载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新鲜、干净、特色等需求,郊区乡村生产功能被不断激活。

乡村的主体功能是什么

分类引导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新农村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从小康社会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乡村建设行动,乡村的生命力正在复苏,也越来被认同。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考虑乡村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这是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考虑的基本条件。

乡村的功能需要从城乡分工考虑,城乡作为命运共同体不能对立,而是思考如何发挥好农业农村不同于城市的地域功能。一般来说乡村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城市边缘乡村,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也有可能被城镇化,可以接受城市扩散出来的居住和服务功能,这类乡村目前并不多,因为城镇化用地扩展的速度已经在慢下来;第二种是旅游门户乡村,临近大型旅游设施和旅游风景区的乡村,可以配套服务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或民宿;第三种是依托资源的远郊乡村,发展依靠土地的农副产品生产或矿业生产。从目前看,直接接受城镇辐射和成为城市居民旅游景点的村庄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乡村仍以农产品为主,面临农业回报率提升的压力和城市产销支持的需求。而资源型乡村直接发展乡村旅游业并不合适。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知识为上

当前长三角各地政府都在轰轰烈烈地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和振兴计划,大量投资下乡,对乡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确实在村容村貌上有了很大改变,感观好了,内生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农民利益如何兼顾?乡村振兴目的不在于供人看,是切实让农民有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大规模推动乡村建设和政策帮扶,一定程度改善乡村发展条件,但农民和乡村内生动力依然不足,持续增收路径不清晰。二是生态保护和发展如何兼顾?生态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是乡村发展的生命力,要把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价值。乡村工业化和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影响农产品质量。且资本下乡的短期趋利,也不利于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需要创新思维、另辟蹊径。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较高人力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入,才能推动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化转型。相较于资本,基于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的知识应是我国科学建设乡村、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态与发展共生的关键力量。首先,乡村是生态品和农产品主要产地,因此生态支撑非常重要,需要研发和推动知识型的生态创新技术,发展绿色清洁的农副产品生产,推广绿色化基础设施,建设干净整洁的乡村,帮助乡村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前提下实现生态产品的高价值化。其次,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应该得到充分扶持和彰显,需要通过教育培训、信息赋权等渠道解决村民作为需求方自视弱小,思想意识较为封闭,难以认识到“三农”技术及市场价值,接受度不高等问题。提高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培养知识农民,是乡村振兴实现“富生态、富百姓”的根本。

上一篇:决策分析:不妙!黄金又跌破1770、走势为何动荡
下一篇:没有了